再思中國家庭教會的公開化與合法化

2011 十一月 11日, 星期五 7:12

隨著近幾年中國家庭教會(特別是新興的城市家庭教會)的迅速發展,中國家庭教會公開化與合法化的議題越來越受到海內外華人教會及宗教學者之關注。有人認為家庭教會應採取積極的姿態爭取得到當局的認可,另有人則認為現階段宜謹慎保守。

目前積極提倡家庭教會公開化與合法化的是少數的、但有影響力的城市家庭教會,北京守望教會就是其中之一。今年4月,北京守望教會以戶外敬拜的方式作為向政府抗議的手段,以爭取教會使用公共場地進行宗教活動的自由。事件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並有不少海內外基督徒用各種方式聲援,支持守望教會與中國當局和平抗爭。支持者認為,堅持戶外敬拜是中國家庭教會公開化、合法化歷程中的標誌性事件,甚至能影響中國家庭教會、公民信仰權利乃至整個社會發展的未來走向。

另一方面,守望教會內部有一些牧者及信徒因不贊同教會為謀求信仰自由而採取向政府抗爭的做法,最終選擇退出教會。這批被冠上「順服(掌權者)派」的信徒認為,既然政府不准家庭教會舉行頗具規模的公開敬拜,家庭教會的基督徒就應分散聚會,沒必要用戶外敬拜的手段向政府施壓來獲取信仰自由。

基督徒該如何客觀看待中國家庭教會公開化與合法化的議題?聖經是否支持基督徒為了信仰自由而採取抗爭手段?還是勸勉信徒逆來順受,順服掌權者,默默等待神呢?

Like Us on Facebook

另外,有牧者認為比起宗教自由限制,中國家庭教會面對最大的挑戰其實是世俗主義(金錢、權利和女色)的誘惑。即使家庭教會在中國完全實現合法化和公開化,也將同時受到世俗主義更大的衝擊,家庭教會現在就應開始為此作好準備。

在美國牧會、推動華文神學教育多年,同時又對中國各地家庭教會有著豐富服事經驗的約翰牧師,日前與本報進行獨家專訪。他以聖經為根本,對上述有關中國家庭教會合法化與公開化等一系列富有爭議性的話題給予客觀與深入的分析,盼望引起讀者朋友的深入反思和共鳴,鼓勵大家繼續為中國基督教未來的發展守望禱告。

用抗爭手段爭取信仰自由缺乏聖經理據

研討中國家庭教會的公開化與合法化,北京守望教會戶外敬拜的事件常被當作探討的典型個案代表。在訪談中,約翰牧師對守望教會以抗爭手段去謀求信仰自由的做法持保留態度。

「基督徒用抗爭手段去爭取信仰自由的方式缺乏聖經的支持,所以我不贊成守望教會用戶外敬拜手段向政府施壓來推動家庭教會公開化與合法化的方式。」

約翰牧師解釋說,翻開新約聖經,找不到任何有關初代教會的聖徒和政府抗爭的記載,使徒在書信中亦從未鼓勵信徒採取公開請願、遊行示威或其它比較激進的手段來向政府施壓爭取寬鬆的信仰環境。

相反,使徒保羅在羅馬書13章1至5節勸勉信徒要「順服掌權者」。約翰牧師進一步說,保羅寫羅馬書的背景是羅馬皇帝尼祿執政時期,尼祿是歷史上出了名的暴君,他迫害基督徒的手段既殘忍又離譜,不把基督徒趕盡殺絕不罢休。

然而即便遭受當局殘暴的逼迫,保羅從未鼓勵信徒向政府抗議施壓或者用暴力革命去推翻政府的統治。因為保羅知道執政者的權柄是從上帝來的,所以他勸勉基督徒要順服政府的權柄,甚至為掌權者禱告。

從政教分離反思守望教會事件

探討守望教會事件時,政教分離與政教合一是繞不開的話題,因此约翰牧師緊接著談論政教分離的意義。簡言之,政教分離的意思是教會和政治互不干涉、互不影響。他表示,政教分離原則有利於教會的健康發展。

與政教分離相對的是政教合一。自公元四世紀,即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把基督教定為國教以後,他把自己立為教會最高的領袖,結果基督教從一個受迫害的宗教轉變成在歐洲佔統治地位的宗教,政教合一制度從此延續下去。

然而歷史告訴我們,政教合一不僅束縛教會的健康成長,又把基督教引向腐敗,政治上亦不得人心。當時實行政教合一制度的歐洲統治階級就是利常用宗教力量來維護和加強自己的統治,而宗教領袖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與統治者同流合污。

政教合一制度延續1,300多年後,一批信仰虔誠的英國清教徒為了躲避英國國教的迫害,同時尋找可以自由敬拜神的土地,他們毅然背井離鄉,乘坐五月花號帆船,不辭千辛萬苦的遠渡大西洋,最終抵達美國。

在登岸之前,清教徒簽署了《五月花號公約》,並確立了政教分離的原則,這對日後美國憲法中政教分離原則的確立起著決定性的影響。

约翰牧師表示,政教分離是宗教信仰自由不可或缺的前提,同時又是宗教信仰自由的保障。其實,宗教信仰自由乃是人的基本權利,每個人都有敬拜神的自由,真正的宗教自由法應落實出這個基本原則。

然而,今天仍有很多國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或多或少的受到限制,對於生活在那些地區的基督徒,约翰牧師鼓勵他們遵從使徒保羅「順服掌權者」的勸勉,學習禱告和忍耐。

他對「順服掌權者」的意義做了進一步的闡述。基督徒對地上的政權應抱持「順服」的態度,順服掌權者其實是在順服神。因為神設立政府權柄、命定掌權者的目的乃是要維護良好的社會次序,保障國泰民安。

然而,當政府法律明令禁止基督徒敬拜的話,基督徒則要順服比掌權者更高的神,堅持敬拜神、不可停止聚會,在這方面基督徒是容不得半點妥協的。但他又補充說,基督徒在追求信仰自由时要確保不影響政治,同時又不被政治所影響。

針對守望教會事件,约翰牧師認為比較理想的處理方式是教會採取分散聚會的方式,這樣不僅達到基督徒敬拜神的目的,同時又避免和政府發生衝突。

约翰牧師不贊成基督徒向政府施壓爭取信仰自由的手段,因為這種激進的做法並不符合聖經的教導。在他看來,神的旨意乃是讓基督徒在一個不是絕對自由的環境中去學習順服及忍耐的課。

他指出,其實初代教會比今天的教會更有理由向政府抗爭。因為當時初代教會的外部信仰環境更為惡劣,而教會內部又非常復興,出現很多大有恩賜和能力的使徒、門徒。

仔細查考聖經可知,初代教會並未用任何抗爭的手段向政府爭取信仰自由。一方面,那些身處逼迫環境的聖徒在默默的忍耐並為掌權者禱告;另一方面,他們分散開來,繼續敬拜神和傳福音領人歸主。因此,初代教會為客觀看待並解決守望教會事件提供最好的借鑒。

家庭教會沒有資格談政教?

最近有人提出中國家庭教會在合法化之前是沒有資格談政教關係的,家庭教會只有先獲得合法身份,才能與政府配有同等地位的政教關係。

约翰牧師質疑這種說法有失偏頗。他表示談政教關係根本沒有所謂合法化和地位平等與否的問題,若是按照那種說法,那麼初代教會以及早期推動宗教改革的基督徒所成立的更正教亦沒有資格談政教關係了,因為它們都是非法的,不被政府所承認的。

因此,他認為用政教關係去研討中國家庭教會的問題並無不妥。

中國宗教環境改善是禱告的結果

中國大陸的宗教信仰環境在近30年來的改善是有目共睹的,以前家庭教會20人左右的聚會就受到政府的干涉,現在這個底線已普遍提升至100多人(個別地區的情況有所不同)。

對此,有牧者認為中國信仰自由度的擴展完全在於改革開放以來家庭教會信徒不斷伸張自己信仰自由權利的結果。

然而,约翰牧師對此說法表示反對,「我認為,這不是靠抗爭所取得的,而是基督徒長期、恒切禱告以及對信仰堅貞不移的結果。」

他說,中國家庭教會的弟兄姊妹為主做了很美好的見證,讓政府逐漸認識到基督教是有益於國泰民安的好宗教;再加上現在家庭教會基督徒數量飛速增長。這兩個主要因素促使政府對宗教自由給與一定的放寬。

不支持守望教會並不代表畏共、恐共

北京守望教會受政府壓制以來,引起海內外華人教會的廣泛關注和代禱。约翰牧師亦默默的為守望教會禱告呼求,但他並不贊成簽名等較為激進的聲援方式,這不是說恐共、畏共或者失去對社會事務的關心。

正如前面所言,初代教會對政府的壓制採取忍受的態度,並為掌權者禱告,藉此學習忍耐和禱告的课。因此,约翰牧師認為,基督徒摒棄激進的聲援手段才是符合聖經教導的正確方式,這和政治、社會公義沒有直接的關係。

约翰牧師還進一步表示,簽名聲援守望教會的人士批評未簽名者、並把他們和恐共、畏共歸結在一起的說法實在是有失公允。在他看來,這種激進的言論反倒把守望教會事件牽扯到政治上了。

「試想,倘若中國所有家庭教會都效法守望教會向政府抗爭的手法,那麼整個社會不就大亂了嗎?而且這種激進的做法恐招來政府更為殘酷的打壓,勢必會連累到更多的家庭教會。」

家庭教會需警惕世俗主義

约翰牧師還提醒家庭教會把關注在合法化與公開化的焦點轉移到門徒訓練上,因為現今給中國教會造成最大威脅的不是來自政府的打壓,而是世俗主義的侵襲。

他說,今天很多西方的教會經不起世俗主義的衝擊而走向沉淪,基督徒的信仰逐漸倒塌,屬靈慘狀令人觸目驚心。所以,倘若家庭教會不能在真理上深紮根,即便日後迎來信仰完全自由的環境,仍会步今日西方教會的後塵。

最後,约翰牧師給熱衷推動家庭教會合法化與公開化的牧者和信徒們提出善意的忠告。他表示,一個國家宗教政策的改變,不是靠基督徒激進的手段能辦到的,而是要不斷禱告等候神的工作,讓神去改變。

「所以,中國家庭教會只要專注在傳講真理、搶救靈魂以及信徒靈命建造上,且在逆境中多多的禱告仰望神,避免和政府正面衝突。」他相信,在不遠的將來,神會改變中國,到那時基督徒可以完全自由敬拜神,家庭教會將真正實現合法化與公開化的夢想。

備註:因為報導內容涉及到敏感話題,故對受訪者採用化名處理。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