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養、領羊 (一)

2012 二月 9日, 星期四 18:32

作者:李彥禎

這是一對已有三個孩子的年輕夫婦為了愛的使命,再領養三個被遺棄的小孩的真實故事,情節曲折感人……

愛小孩的年輕夫婦

文瑜出生於台灣屏東,八個月大時,父親隻身前往美國留學。再過十八個月,母親也去了美國,留下她及哥哥宗勳給外公外婆照顧。外公個性沉默耿直,在山地當建築課長。外婆勤儉純樸,整天在家忙得團團轉,從不外出串門子。文瑜和宗勳常問,父母親去那裡了?什麼時候才能再見到他們?問得外公外婆有時不知如何回答。

文瑜生性文靜乖順,很少哭鬧,每天抱著洋娃娃唱歌,自得其樂。她最高興的事,就是外公下班後抱她到隔街鄰居家看紅牛,她常問那隻紅牛為什麼孤單無伴?紅牛的爸爸媽媽去那裡了?問得外公心酸酸的。三歲時,文瑜和哥哥終於由不會講英文、從未出遠門、身上僅帶五美元的外婆,從屏東坐火車到台北,再坐飛機到美國北卡州的教堂山與父母團聚。整整兩天的行程,文瑜安安靜靜地緊靠著外婆,與蹦蹦跳跳、話多的哥哥成了強烈對比。

初到美國的文瑜常出洋相。有一次在街上走路時,看見一個黑人小孩迎面跑來,竟嚇得驚慌大叫。等平靜下來後,就一直問,那個小孩怎被「燒」成那個樣子,好可憐呀!她雖膽小如鼠,對弱小動物卻愛護備至、勇敢不怯,她認為世間萬物應和平相處,不該互相殘殺。文瑜有個患小兒麻痺症的中學同學雪莉,因不良於行,上下出入都需要幫助。文瑜常義不容辭地在各方面幫助她,上大學時,還主動請學校安排她與雪莉成為室友。雪莉動作緩慢,文瑜除了協助她,又要兼顧自己繁忙的課業,實在非常不容易,需要極大的耐心及體力,但她無怨無尤地作了四年的免費褓姆兼護士。至今,兩人雖分住不同地方,仍保持密切的來往。

Like Us on Facebook

傑夫(Jeff McSwain)身高六呎四吋,一表人材,講話溫恭有禮,體貼親切,甚得人緣。他是蘇格蘭人的後裔,祖父是傳教士,父親於四十六歲時心臟病發過世,留下體弱多病的妻子,及二個在學的兒子傑夫及肯尼。傑夫擅長繪畫和雕刻,對東方的文化很感興趣,拿筷子、包餃子的手藝比東方人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常幽默說,他是生錯地方的東方人。

文瑜、傑夫大一時,在學校宿舍的電梯口不期而遇,一見鍾情,經過四、五年的交往,畢業後不久即結婚。幾年後,兩子一女相繼出生,都非常健康可愛。小孩逐漸長大,文瑜傑夫為了保護孩子不受外界惡劣環境的影響,決定讓他們在家教育,即所謂的Home School。因著父母教導有方,三個小孩品學兼優,贏得親友極大的讚賞,並稱他們為模範家庭。

甘心樂意領養小孩

除了工作和教育外,文瑜傑夫也積極參與教會服事,愛主愛人,遵行聖經的教導,且謹記:「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壹三18)「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廿五40)「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你餵養我的小羊。」(約廿一15)由於他們常看到或聽到有關孩子被父母遺棄的報導,「領養」的念頭開始在心中萌芽,並且越來越強烈。

2001年,文瑜傑夫向台灣打聽領養的可能性,發現台灣因生育率之低已居全球第一,而不對外國人廣開。此時,他們聽說中國因實行「一胎化」政策,许多女嬰被遺棄,甚或被謀殺。他們對這種無人道的作為感到難過,覺得至少應該去解救一、二個小孩。

當他們很興奮地告訴文瑜的父母時,卻意外地被澆了一盆冷水。父母說:「你們已有三個人見人愛的孩子,難道還不夠?養育小孩不但要花很多心血,還得花不少金錢。而且你們的事業正忙,又做Home School,精神和體力受得了嗎?」但是,文瑜傑夫另有看法。他們覺得「真愛」不是吃剩不要的才給別人,而是你已半餓,還把一半分給更餓的人。當他們還是窮學生時,就曾共同資助接濟過菲律賓的貧窮小學生,他們認為愛心會超越一切障礙的。於是,他們照原訂計劃透過「美國領養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doption)向中國申請。

由於國情不同,申請過程繁瑣緩慢,一直到2005年初才獲得通知,要於三月五日到北京報到,再轉廣州辦理認領。他們從未去過中國,又不懂中文,加上许多千奇百怪的傳聞,使他們對此次全家同行感到忐忑不安。於是央請去過中國數次的文瑜的父親陪行。一行六人的旅費,加上龐大的領養費,負擔是沉重的,但他們心甘情願,在所不辭。

與女兒初次見面

文瑜傑夫一家與從美國各地來的另外十三個家庭,匯集在廣州一家旅館的大廳,興奮、緊張、焦急地等待從未見過面的新女兒,(中國很少讓外國人領養男嬰)。等了二、三小時,終於一位女士姍姍來遲,宣告說:「現在所有嬰兒都已餵飽、換了衣服,準備與各位見面了。請聽到名字後,帶著護照及文件到前面來,抱走你們的女兒……。」全場歡聲沸騰。

接著,大廳裡出現了一連串哭啼聲、呵護聲、歡樂聲、讚美感謝聲夾雜的動人場面。一對夫婦本來要去福建接一個有兔唇的女嬰回美國手術整容,臨行前接到通知說,那女嬰因得腦癌命在旦夕,所以他們改來廣州接另一個手有殘疾的女嬰。接過女嬰後,他們喜極而泣;另有一、二位接到的嬰兒顯然不是漢人,而是膚色褐黑的外族人,但新父母依然歡欣感謝。

當叫到文瑜傑夫時,六人歡躍而上,團團圍住「春欣」(孤兒院早已給每個嬰兒取名了),並不斷輕聲地叫著她的名字,使本已哭啼不停的她嚇得哭的更大聲。文瑜傑夫見狀合抱她、安慰她,三人早已哭成泪人了。

根據文件,2004年一月春欣出生後,即被放在籃內,棄置在大醫院門口。籃裡除了長得很清秀健康的春欣外,沒有任何關於她的身世資料,醫院馬上把她轉送到孤兒院,直到十三個月後被文瑜傑夫領養。為了進一步瞭解春欣的生長環境,傑夫一家與其他四個家庭合租了一部車,向西行駛了五小時,到濱海的一小城電白,去參觀春欣原居的孤兒院及被放置的醫院。

這家孤兒院收容數十名孤兒,裡面的摆設雖然簡單樸素,生活環境及工作人員的素質似乎還不錯。為了感謝孤兒院照顧「他們的女兒」,這五家人除了再捐款外,還贈送一部大電冰箱。

參觀完畢,大夥兒走到大街,小城的人可能從未看過那麼多高頭大馬的洋人抱著中國小娃娃在街上蹓躂,一下子全圍了過來,七嘴八舌,指指點點地。當城裡人明白情況後,都不約而同,帶著羨慕的語氣說:「這些原來不幸的女嬰現在變成最幸運的。她們搖身一變,馬上變成美國人了。如果她們留在這裡,可能一輩子都不能翻身,而永遠被歧視踐踏了。」(待續)

照片說明:

1 文瑜傑夫的親生兒女:Jonathan(上)、Tess(中)、Chase(下)

2 文瑜傑夫與他們的二子一女

3 全家與第一個領養的女兒春欣(最前面中間)

蒙允轉自《傳揚》雜誌:

http://magazine.efccc.org/ArticleDetail.aspx?DocID=3633

領養、領羊 (二)

領養、領羊 (三)

精選